浅谈与喝酒有关的知识(四)—醉酒的机理
发布日期:2018-07-16 点击次数:次浅谈与喝酒有关的知识(四)—醉酒的机理
人体内若是具备这两种酶,就能较快地分解酒精,中枢神经就较少受到酒精的作用。在大多数的人体中,都存在乙醇脱氢酶,而且数量基本是相等的。但缺少乙醛脱氢酶的人就比较多。这种乙醛脱氢酶的缺少,使酒精被氧化为乙醛后,由于乙醛脱氢酶的缺少,使得乙醛不能被完全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乙醛继续留在体内,越积越多,如果饮酒过量,酒精就会在体内器官,特别是在肝脏和大脑中积蓄,积蓄至一定程度即出现酒精中毒症状。乙醇和乙醛都可以使人出现头晕、脸红、心跳加速,甚至神志不清、恶心欲吐、昏迷不适等醉酒症状。但乙醛的作用比乙醇更大。一次饮用大量的酒类饮料会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先兴奋后抑制作用。重度中毒可使呼吸、心跳抑制而死亡。因此,对于乙醇的承受力,人与人的差异很大。不善饮酒,酒量在合理标准以下的人,即属于乙醛脱氢酶数量不足或完全缺乏的人。对于善饮酒的人,如果饮酒过多或者过快,超过了两种酶的分解能力时,也会发生醉酒。酒精中毒是由遗传、身体状况、心理环境和社会等诸多因素造成的,人对酒精的敏感性(即酒量大小)差别较大,遗传被认为是起关键作用的因素。
人是否醉酒,取决于血液中乙醇的含量。当血液中乙醇含量在每100毫升血液中含100-150毫克时,开始朦胧、畅快地微醉;而当乙醇含量在每100毫升血液150-250毫克时,就会口齿不清,步态蹒跚,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酒醉了;如果达到了每100毫升血液400毫克时,常导致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