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主页 > 培训类别 > 名家讲堂 >

应急救护知识(61)下——止血方法

发布日期:2018-07-16 点击次数:
 

应急救护知识(61)下——止血方法


   

4.填塞法:用消毒的急救包,棉垫或消毒纱布,填塞在创口内,再用纱布绷带,三角巾或四头带作适当包扎,松紧度能达到止血的目的为宜。

应急救护知识(61)下——止血方法 应急救护知识(61)下——止血方法 

 填塞法                       加垫屈肢止血法

5.加垫屈肢止血法:在肢体关节弯曲处加垫子,如放在肘窝,腘窝处,然后用绷带把肢体弯曲起来,使用环形或“ 8”字形包扎,此法对伤员痛苦较大,不宜首选。另外骨折和关节脱臼者的不宜使用。

6.止血带止血法:能有效的控制四肢的出血,但损伤较大,应用不当可致肢体坏死,故应谨慎使用,主要用于暂不能控制的大血管损伤出血。当其他方法不能止血时才用。止血带有橡皮止血带(橡皮条和橡皮带)、气囊止血带止血(如血压计袖带)和布制止血带。其操作方法各有不同

⑴橡皮止血带:左手在离带端约10cm处由拇指、示指和中指紧握,使手背向下放在扎止血带的部位,右手持带中段绕伤肢一圈半,然后把带塞入左手的示指与中指之间,左手的示指与中指紧夹一段止血带向下牵拉,使之成为一个活结,外观呈A字型。

应急救护知识(61)下——止血方法


应急救护知识(61)下——止血方法
止血带止血法

⑵气囊止血带止血:常用血压计袖带,操作方法比较简单,只要把袖带绕在扎止血带的部位,然后打气至伤口停止出血。一般压力表指针在300mmHg(上肢),为防止止血带松脱,上止血带后再缠绕绷带加强。

应急救护知识(61)下——止血方法

 

气囊止血带止血

⑶表带式止血带:伤肢抬高,将止血带缠在肢体上,一端穿进扣环,并拉紧致伤口部停止出血为度。

⑷布制止血带  将三角巾折成带状或将其它布带绕伤肢一圈,打个蝴蝶结,取一根小棒穿在布带圈内,提起小棒拉紧,将小棒按顺时针方向拧紧,将小棒一端插入蝴蝶结环内,最后拉紧活结并与另一头打结固定。

 应急救护知识(61)下——止血方法

布制止血带操作流程

⑸使用止血带应注意:

 扎止血带时间越短越好,一般不超过1小时,如必须延长,则应每隔50分钟左右放松35分钟,在放松止血带期间需用指压法临时止血。

上止血带时应标记时间,因为上肢耐受缺血的时间是一个小时,下肢耐受缺血的时间是一个半小时。如果上止血带的时间过长,会造成肢体的缺血坏死,因此上止血带时应标记止血的起始时间。使用止血带的伤者优先护送及进一步处置。

 避免勒伤皮肤,用橡皮管()时应先垫上l2层纱布。

 一般放止血带的部位:上臂在上1/3处,如果向下会损伤桡神经。大腿宜放在中上段。前臂和小腿双骨部位不可扎止血带,因为血管在双骨中间通过,上止血带达不到压闭血管的目的,还会造成组织损伤。

 缚扎止血带松紧度要适宜,以出血停止、远端摸不到动脉搏动为准。过松达不到止血目的,且会增加出血量,过紧易造成肢体肿胀和坏死。

 需要施行断肢()再植者不应使用止血带,如有动脉硬化症、糖尿病、慢性肾病等,其伤肢也须慎用止血带。

 止血带只是一种应急的措施,而不是最终的目的,因此上了止血带应尽快到医院急诊科处理,才不会出危险。

 在松止血带时,应缓慢松开,并观察是否还有出血,忌突然完全松开。

 禁忌使用铁丝、绳索、电线等无弹性的物品充作止血带。

7.钳夹法:用止血钳直接钳夹出血点,最有效,最彻底,损伤最小,但需要一定的器械与技术。同时盲目钳夹有可能损伤并行的血管、神经或其它重要组织;转运搬动时有可能松脱或撕裂大血管。因此必须在直视下准确施行,同时作好有效的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