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主页 > 培训类别 > 名家讲堂 >

应急救护知识 (45) ——急救新概念

发布日期:2018-07-16 点击次数:
 

应急救护知识 (45) ——急救新概念


   

现代与传统救护概念对比表

 

传统救护概念

现代救护概念

社会及公众都认为:抢救病人及意外伤害完全是医务人员的事

全民都要掌握基本救护知识和技能,当危险发生时能够正确逃生、自救、呼救、急救。

医务人员守在医院等候病人的到来,对危重病人抬起就走,拉着病人就跑,医务人员充当担架员,院前急救基本是空白。

急救工作由被动变主动,有危重病人就打120,急救医疗体系(EMSS)为危重病人提供院前急救、急救科抢救与ICU救治。

简单原始的救护设备:一副常规担架,及简陋的原始的医疗设备。

功能齐全的救护设备,如:车载呼吸机、除颤仪、监护仪、吸引器、各种功能的担架和气管插管设备。救护车到,即移动医院到(ICU到)标志者病人“入院”。

医务人员到达前救人的黄金时间被浪费。

第一反应者及时施救弥补了医务人员到达现场前的无效等待时间。

匪警110、火警119、医疗救护120各自为政,没有统一指挥协调,对大的公共事件处置能力差。

匪警110、火警119、医疗救护120联动,互相协调配合,增强了对各种灾害的处置能力。

在自然灾害和事故灾害面前束手无策,紧张慌乱,不懂逃生自救、互救的方法

经过短期培训,在遇到突发事件时正确采用逃生、自救、互救和急救方法,最大限度的保护自已和他人。

公众急救知识和理念淡薄,对危重病人不会救,不敢救,不能救,投入不足,从业人员技术水平差。

急救社会化,急救实施的全民化;

急救医疗器械配置的公共化;

重症监护前伸至现场;

全方位立体救护体系;

各种危重病人的绿色通道的畅通;

极大提高病人的抢救成功率。

不注重个人防护,不顾个人安危,舍己救人,具有救护的热情和舍生忘死的精神,但缺乏专业的救护知识,往往是自己丢了性命,也救不了别人

注重个人防护,抢救别人的同时有效的保护好自己。

只看病,不注重看人,不注重心理抚慰

既看伤,同时注重心理抚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