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呼吸包括口对口和口对鼻呼吸法,简言之即捏住患者的鼻子向患者的口腔内吹气或闭拢患者的口唇向患者的鼻孔内吹气
(1)人工呼吸原理:呼吸停止后,应向患者肺部吹入新鲜空气。正常人吸入的空气的含氧量为21%,二氧化碳为0.04%。肺吸收20%氧气,其余80%氧气按原路呼出,因此正常给患者吹气时,只要吹出的气量较多,则进入患者的氧气量可达16%,基本上是够用的,心搏骤停后,患者的肺处于半萎缩状态,因此首先给患者吹气两口,以扩张肺组织利于气体交换。
(2)口对口人工呼吸:操作者的嘴完全将患者的嘴包裹,捏住鼻孔向口腔吹气。捏住鼻孔的目的,是防止经口吹入的气从鼻孔漏出。操作者深吸一口气持续的把气吹入患者口内(吹气要求快而深)直达肺部。观察患者胸部是否上抬,一次吹完后与患者嘴立即脱离,并放开捏住的鼻孔,以使患者呼出气流。操作者可再次吸入新鲜空气,做下一次人工呼吸。

口对口人工呼吸

口对鼻人工呼吸
(3)口对鼻人工呼吸:当患者牙关紧闭不能张口,或者口腔严重外伤,以及各种原因造成难以达到急救者与患者的口唇密闭进行口对口吹气的情况时,用口对鼻人工呼吸的方式进行通气。
操作方法:急救者一手置于患者额上并稍微施压使其头部后仰,另一手抬举患者的下颏,同时封闭患者的口唇,操作者深吸一口气将口唇包住患者的鼻子,用力并徐缓向其鼻腔吹气,吹气动作完成离开鼻腔,让其被动呼气。要注意的是,必要时分开患者口唇从而打开口腔,利于患者呼气通畅。
(4)注意事项:
①呼吸停止或呼吸微弱时,则要求迅速进行人工呼吸的干预。即便是急救者没有把握确认患者的呼吸是否停止,也应该进行人工呼吸。
②各种类型的人工呼吸实际上均是经口或鼻的门户人工向肺内吹气,这就要求每一次都能将气体吹入患者肺内,从而使肺能充分膨胀.但每次吹气量不要过大,否则因为通气量过大或快速气流导致急性胃膨胀。
③任何一种形式的人工呼吸的实施,都应保证所提供的吹入气进入患者肺内,这就要求操作者的口或面罩完全包裹患者的口、鼻或气管瘘口,以制造密闭的空间不漏气。
④人工呼吸通气有效的指标及通气量适宜的指标:急救者吹气时能够感觉到患者肺部膨胀时产生的阻力;能观察到患者胸部随急救者每一次吹气动作进行而上抬或回落;每一次吹气结束,能听到或感觉到患者有气体呼出,发绀状态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