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迪、安妮两位是谁呢?你可能不认识他(她)们两位,我来告诉你,他(她)们是民众学习心肺复苏操作练习时使用的模拟人。让我们慢慢熟悉他(她)们吧。

安迪

安妮
心肺复苏是患者见上帝的最后一道关了,希望我们把好这道关。怎样才能把好这一关呢,救命需要知识,知识需要学习,心肺复苏的知识不仅是理论知识,更需要实际操作技能,心肺复苏绝对不允许在活人的身体上模仿或做试验。那么应该怎么办呢?这就是我们下面要讲的复苏安迪与复苏安妮“出生”的故事。

彼得•沙法
当代心肺复苏的创始人之一、当代急救医学的泰斗,美国匹兹堡大学国际复苏研究中心主任彼得·沙法教授(Peter Safar)是从事麻醉医学的一位医生,1958年,沙法教授等人参考前人的心肺复苏方法,经过认真研究认为口对口人工呼吸的方法有效,向世界正式提出了口对口吹气的人工呼吸方法,他以激动的心情宣称:现在我们可以应用一种直接对着病人的嘴吹气的方法,这些气体进入呼吸道、肺脏、使病人被动吸气,这些含氧量稍低的气体释放氧气后从肺脏再被动排出。这个方法的可靠性是显而易见的,这种人工呼吸方法较之过去的任何人工呼吸方法都是有效的。口对口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及电击除颤是心肺复苏的三个组成部分,那么怎样把这一技术生动形象的传授给广大民众,显的特别重要。
1958年8月,这位当时30多岁的医生到北欧的挪威发表演讲,他激动的告诉大家,一场复苏医学的革命即将来临,使用口对口吹气会大大提高对瀕临死亡者抢救的成功率,人工呼吸将进入到实际的生活、工作环境中。从此,其它效果不确定的人工呼吸的做法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口对口人工呼吸方法则迅速成为心肺复苏首选的人工通气方法。口对口人工通气的方法不能被束缚在医院中,不能高悬在科学的殿堂里,必须争分夺秒地走入社会,走到社区,走到工厂、学校,走进家庭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但是,目前十分困难的是普及心肺复苏方法的教学模型,制造符合要求的心肺复苏模拟人将会为心肺复苏术的普及提供了可能。给民众不需要讲解深奥的医学道理,而迫切需要一具能够给民众演示的模拟人,台上演讲者说者有意,台下听众更是听者有心,听众当中在第一排就坐的有一位挪威的商人名字叫奥斯蒙.拉多,他把沙法的每一句话都牢牢地记在心里,并暗下决心一定要制造出符合要求的模拟人。他为什么能理解演讲者的良苦用心和真正涵意呢?原来他也是一位心肺复苏成功的受益者,1954年夏天,奥斯蒙.拉多带着2岁的儿子在海滨游泳,突然,一道海浪袭来将他的儿子卷走,他奋不顾身救起儿子,却发现儿子的面色青紫呼吸也已经停止了,情况十分危急,拉多并不懂得急救知识和技能,现场也没有医务人员,他本能的提起儿子的双腿用力摇晃,进入到孩子肺内的海水流了出来,但儿子还是没有苏醒,他又牵动儿子的两个胳膊帮助扩张胸部(这也是当时人工呼吸的方法之一),1分钟、2分钟,几分钟过后儿子终于哇哇地哭出了声,儿子得救了,奥斯蒙.拉多非常激动,这件事深深地触动了拉多先生,他亲身体会到普及急救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性,所以他对沙法教授的口对口人工呼吸的理论十分感兴趣,由于他本身就是一位制造儿童玩具和模型的商人,很快拉多就制造出了一批与真人大小相仿的复苏模型。并请沙法教授鉴定能不能符合教授的要求,教授见到模拟人并立即进行演示,演示的成功令教授欣喜若狂,他说这是完全符合进行心肺复苏培训要求模拟人,他立即给女性复苏模拟人起名叫“复苏安妮”男性复苏模拟人叫“复苏安迪”,随着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复苏安妮、安迪也在与时俱进、脱胎换骨、更新换代,以满足人们随着心肺复苏理论的不断丰富、完善、更新,从而对复苏模拟人的更高要求,现在她已不仅为操作者提供口对口吹气、胸外心脏按压的训练,而且还可以进行气管插管、心电显示、心脏除颤等一系列抢救的培训。同时,检测这些方法操作正确与否的指示也都清清楚楚地告诉训练者其操作方法的对与错。因此心肺复苏是一项救命的技术,是一项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口对口人工呼吸它像一阵春风,吹进了肺脏,吹绿了生命的原野,它像一股清泉,浇灌着全身,滋养了生命之躯。胸外心脏按压象启动了一台救命的马达,驱动滞留的血液流向大脑,流向心脏,流向肾脏,流向全身,使身体有了生机,生命有了希望。到目前为止,全球大概有近5亿人在安妮小姐和安迪先生的指导下并在两位的身上演练,学会了心肺复苏,可见复苏模拟人的作用是多么大啊!